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人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历程密不可分,革命伤残军人的红色记忆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生动教育案例,还通过情感激励和价值引领,显著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在阐发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革命伤残军人红色记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制,围绕“宣传、体验、教育、实践”四个维度,从资源开发、平台建构、技术融合、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革命伤残军人红色记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时代责任感的青年一代。
关键词:革命伤残军人;红色记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情感;教育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9.
[2]龙柏林,潘丽文.文化整合的红色记忆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8,(4).
[3]陈宁.社会记忆:破解社会认同困境的理论视角与分析路径[J].理论月刊,2014,(7).
[4]王敏,彭法.新时代红色记忆赓续与传播的空间向度[J].理论导刊,2024,(06):4-8.
[5]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73.
[6]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1.
[7]葛彬超,孟伏琴.技术至上主义对青年红色记忆的消解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22,(03):90-96.
[8]傅金兰.儿童政治身份认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2
[9]傅金兰,姬祥文.新时代青少年政治认同的红色记忆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15):72-76.
[10]尼采.权力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80.
[1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9.
[12]邹润琪,孙佼佼,陈盛伟,等.红色博物馆的时空叙事与记忆场域建构---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例[].旅游学刊,2023(07):36-51.
[13]赵浚,邓茹月.高校思政课赓续青年红色记忆:价值、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04):47-58.
[14]王志玲,李又云.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