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
张雪迪
盐城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摘要:信仰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日益成为当前高校信仰教育的核 心问题。新时代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日益显著,协同理论主要研究系统在外界因 素影响下如何协调各要素并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以“协同理论”为研究视角,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大学生信 仰教育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协同理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170.
[2]赵芳,李伏清.习近平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 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24,48(02):114-119.DOI:10.13715/j.cnk i.jxupss.2024.02.016.
[3](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李雪涛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13.
[4]潘开灵,白烈湖著.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 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7.
[5]万陈芳.协同学理论视角下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构 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2):79-81.D OI:10.19865/j.cnki.xxdj.2023.12.023.
[6]严莹,闫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双创教育协同 机制分析[J].高教探索,2023,(01):108-113.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胡树祥,谢玉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逻 辑与未来趋势[J].思想教育研究,2024,(10):54-59.
[9]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2010 年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73.
[10]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