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王阳明“万物一体”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差异探析
  • ISSN:3029-2735(Online)3029-2719(Print)
  • DOI:10.69979/3029-2735.25.3.06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王阳明万物一体仁爱与墨子兼爱的差异探析
张潇予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100088;

摘要:“万物一体之仁”作为王阳明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历经先秦、汉唐、宋明阶段后的超越和发展。在王阳明看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不断造化“生生之“仁”,从而推动着爱由亲亲向仁民转化以实现其“视万物为一体”的至善之境及“满街都是圣人”的社会理想。由此观之,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与墨子的“兼爱”在价值追求和修养方式上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不少学者指出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中蕴含的“一体性“和“等差性”的矛盾冲突实则是对儒家“仁爱”的终结和对墨家“兼爱”的认可。但实际上,二者看似殊途同归,实则大相径庭。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与墨子的“兼爱”有着本质区别,其所主张的“一体”与墨子的“兼”并不等同。为进一步厘清二者的差异,笔者将从爱的权威、修养方式、治世思想三个方面对王阳明“仁爱”和墨子“兼爱”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发挥“爱”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万物一体之仁;兼爱;差异

参考文献

[1]谭家健、孙中原:《墨子今注今译》[M]. 北京,商务印书局,2009.

[2]王晓昕:《传习录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

[3]董根洪.从儒学一体之仁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王阳明的仁学新释[J].治理研究,2018,

[4]于树博.王阳明道德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22.

[5]贾婧恩.王阳明心学理论最高点之“万物一体”思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6]詹良水.论王阳明《大学问》对“万物一体”的诠释[J].理论界,2023

[7]钟肇鹏.墨子兼爱阐释[J].东岳论丛,2006

[8]张曼迪.“兼”与“交”:墨家“兼爱”思想新探——兼与儒家“仁爱”思想比较[J].哲学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