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 ISSN:3029-2735(Online)3029-2719(Print)
  • DOI:10.69979/3029-2735.24.11.03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王英慧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无锡市,214121;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赋能是时代之变、社会之变的必然 选择、是系统性发展、创新发展的内生诉求、是激发课堂主体活力的价值旨归。然而,数字技术在发展中伴随的 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重形式忽略思政课的学理性、价值性,数字技术过度使用,导致思政课主体关系异化; 数据算法黑箱带来安全隐患问题等。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现实挑战,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汇能, 优化思政资源;二是数字技术赋能,增强数字素养;三是数字技术聚能,激发治理效能。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数字时代;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3.

[2].怀进鹏.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02):3-10.

[3]《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4]卢岚.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域、逻辑域与价值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124-135.

[5]王易,朱惠羽.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0(03):29-38.

[6]潘莉,任凤梅.数字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9):143-151.

[7]徐徐,郑秋伟.人工智能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发展的现实与未来[J].江苏高教,2020,(05):100-104.

[8]沈苑,汪琼.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偏见风险分析与治理[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8):12-18.

[9]郭紫怡.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1):24-29.

[10]蒙怡馨.元宇宙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05):38-45+128.

[11]王敏.数智化赋能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02):114-120.

[12]包丽颖,任宝龙.“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论断的意涵特质、价值旨归及实践指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4,40(03):82-87.

[13]曾丽渲,邢鸿飞.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内生困境与发展策略[J].江苏高教,2024,(08):71-77.

[14]张楷芹.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驱动逻辑、运作机理和实现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1-13[2024-11-22].

[15]李颖,唐晓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逻辑、根本目标与基本原则[J].思想教育研究,2024,(10):90-96.

[16]季海菊,王艺润.数字生态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相长的认知逻辑与效果反馈[J].南京社会科学,2024,(10):123-133.

作者简介:王英慧(1993年7月-) ,女,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课精准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校级社科类科研课题 面上课题)(编号:SK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