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魏博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研究旨在深入 剖析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以更好地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国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强国,具有多方面的特质与内涵。在思政引领方面,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最大底色,确保人才 培养方向正确。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通过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运用新时代案 例和红色资源育人等方式,不断健全思政体系和铸魂育人机制,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人才培养 上,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是关键。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至关 重要。这需要完善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以 培养出各类高素质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总之,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 学内涵,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应将思想和行动统 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关键词:教育强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郑永和,周丹华,王晶莹.科学教育服务强国建设论纲[J].教育研究,2023,44(6):17-26.
[2]卢晓中.以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与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24(3):45-50.
[3]祁占勇,吴仕韬.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内涵要义,多重逻辑与推进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1):165-176.
[4]李伟涛.教育强国基本内涵与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3(2):1-6.
[5]薛二勇,李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形势与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23(13):20-23.
[6]马筱琼,马晓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强国建设视野下的内涵探讨与科学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24(9):23-27.
[7]蔡三发,蔡艳丽.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高质量学科体系建设内涵特征与路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4(1):51-55.
[8]薛二勇,李健.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内涵,监测指标与战略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7):1-6.
[9]张炜,周洪宇.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J].教育研究,2022,43(1):146-159.
[10]课题组,罗建平,桂庆平.扎根中国大地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六[J].教育研究, 2022, 43(6):4-18.
[11]卢晓东.在世界之中应合: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创新驱动战略之间[J].大学教育科学,2023(1):19-21.
[1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引领[J].人民教育,2023:11-14.
[13]秦圣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解构: 价值取向,关键挑战与路径选择[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4):78-86.
[14]刘晓敏,苏悦文.教育强国背景下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J].2024.
作者简介:姓名:魏博,出生年月:1993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历:研究生,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