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浅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特征、影响及对策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4.5.03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浅论我国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特征、影响及对策 

熊子逸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络世界的产生,网络世界中有积极的正能量,也有消极的负能量,近年来有关 青少年网络欺凌的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对道德和秩序造成了冲击,更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其不利。青少年网络欺凌 是指欺凌者通过互联网数字平台对青少年实施的恶意攻击、骚扰或言语侮辱等侵犯行为。网络欺凌与传统校园欺 凌相比,具有传播速度更快、形式更多样、发现欺凌者难度更大、负面影响更持久等特点,并且对青少年的身心 健康和网络秩序都有不良影响,如何预防、并及时发现和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有效控制欺凌者进一步施暴和保 护受害者,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的力量。本文通过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特征、影响及对策等几个方面 论述,以期为促进反青少年网络欺凌综合治理,营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做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欺凌;对策 

参考文献

[[1]明乐齐:《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探究》,《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2]李锦:《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流行及干预探究》,《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5期。

[3]贺祥丽:《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及教育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第13期。

[4]沙莉,韩旭,杨津津:《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现状、特征、影响及对策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5]王瑜,何苗苗:《互动仪式链视角下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发生机制和教育防治》,《南宁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4期。

作者简介:熊子逸,2004年出生,男,汉族,湖南长沙,学生,本科(在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