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化视域下甘孜州民居建筑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原芮 李国旭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0;
摘要:本文聚焦甘孜州民居建筑的传统营造技艺,探讨其在康巴文化中的独特价值与传承挑战。研究指出,甘孜 州的民居建筑如丹巴碉楼、乡城夯土藏房等,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面对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技艺的流失,文章提出了加强教育宣传、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技艺创新及政策支持等保护与传 承策略。通过多方位努力,可有效推动甘孜州传统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作出贡 献。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化保护、社会文化影响分析及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关键词:甘孜州民居建筑;营造技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明,巩文斌.大开发背景下藏族民居传统建造技艺保护与传承[M].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12.
[2]丁际洪.传统藏式元素与现代建筑造型相融合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3]泽仁曲宗.浅谈基于现代化快速发展下藏式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J].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2023.
[4]陈颖,刘长存.甘孜州两个地区藏族民居的结构、构造和技术[J].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2008.
作者简介:原芮(1993.06—),女,汉族,四川省崇州市,四川民族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从事油画、装置艺术等实践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校办特色科研孵化项目“非遗活化视域下甘孜州民居建筑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KBFH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