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作为什么样的个体才能克服虚无主义:尼采、韦伯与马克思的价值主体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5.05.09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作为什么样的个体才能克服虚无主义:尼采、韦伯与马克思的价值主体
郭星雨

同济大学上海市杨浦区200082;

摘要:本文探讨了尼采、韦伯和马克思对现代虚无主义的批判及其应对策略。尼采通过“超人”概念,倡导个体摆脱抽象观念的束缚,强调个体的权力意志和自我价值的确立;韦伯则主张人们成为“责任伦理”的践行者,在多元价值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理性诚实;马克思从异化学说出发,指出资本异化是虚无主义的根源,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文章认为,能够摆脱抽象观念束缚、恪守价值责任的个体才是“合格的现代人”。在当下,韦伯的“责任伦理”观念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虚无主义;超人;责任伦理;异化;自由人

参考文献

[1]王恒.虚无主义:尼采与海德格尔[J].南京社会科学,2000(08):8-12.

[2]陈嘉明.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简论尼采的现代性批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19-125.

[3]尼采.论道德的谱系.[M]赵千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4]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9.

[5]卢卡奇.理性的毁灭[M].王玖兴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392,552.

[6]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8]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

[9]施路赫特,李康.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A].韦伯:法律与价值[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268:272.

[10]邹诗鹏.空间转向与虚无主义[J].现代哲学,2012(03):1-7.

[11]贺来.寻求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反思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基本前提[J].社会科学战线,2012,No.19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