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群使用热感觉的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李昊嘉 王金奎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
摘要:口袋公园以规模小、形状灵活、开放度高等特征穿插在城市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充足室外活动场地,改善高密度城区绿地分配不足的问题。但实际效果与设想存在差距,出现部分使用率不高,居民体验差等现象。本研究调研了济南市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内人群使用特征现状和需求,分析了不同类型人群活动特点、空间分布,初步建立平均热感觉投票与生理等效温度的关系,分析植物郁闭度在不同温度下对使用人群热感觉的影响,提出适宜性优化思路。结果显示居住型口袋公园活动最为密集,活动人群多为老年人,停留活动丰富对热环境需求较高,商业与交通型口袋公园以路径通行为主,对热环境需求较低,方便美观是其侧重点;当温度低于-4.8℃时,低郁闭度空间(0-0.3)有利于提高使用人群的热舒适体验。
关键词:口袋公园;活动类型;热感觉;生理等效温度
参考文献
[1]本刊讯.住建部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J].中国工程咨询,2022,(09):107.
[2]李伟.基于POE评价方法的西安明城区口袋公园景观设施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3]安格斯·布鲁斯,潘潇潇,符瑶.口袋公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克莱尔·库珀·马,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 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成喆.城市高密度区口袋公园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DOI:10.27157/d.cnki.ghzku.2019.004359.
[6]李雨濛.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过渡季节热舒适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DOI:10.27061/d.cnki.ghgdu.2019.0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