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在我国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扩大。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川江号子为例,它曾是川江船工水上劳作时的精神纽带,历史文化价值浓厚。然而,随着机动船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川江船工劳作方式逐渐被替代,川江号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缩小,面临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川江号子进行全方位保护至关重要。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用,精心采集川江号子,高清拍摄,深入研究,全面开展非遗文化整理工作。此外,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促进川江号子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路径,确保这一非遗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让川江号子在新时代继续绽放独特光彩。
关键词:川江号子;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卢鹿,杨兰.数字技术视域下巴渝民间艺术川江号子的“活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大观(论坛),2024,(05):88-90.
[2]马倩倩.从“看”到“感”:非遗文化在沉浸式虚拟空间中的传承与互动[D].鲁迅美术学院,2023.DOI:10.27217/d.cnki.glxmc.2023.000209.
[3]陈诚,贺兴梅,王婉玲.大足石刻的数字化新生[J].当代党员,2023,(20):59-61.
[4]李哲,申欢欢,李严,等.长城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应用实践[J].中国文化遗产,2024,(02):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