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要:社会历史的变迁会引发语言诸要素特别是词汇的变化,而通过语言与词汇的嬗变,同时我们又能一窥社会历史滚滚前行的痕迹。“汉奸”这个词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断形成,它的含义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明末“奢安之乱”后产生的汉奸一词,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其含义都有所不同。通过对汉奸词语的嬗变过程的探索,也可以反过来看到其背后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汉奸”;历史嬗变;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2:5373.
[2]杨嗣昌.杨文弱集卷十三,清初刻本.
[3]朱国祯.皇明史概[M].文海出版社,1984:6826.
[4]叶成勇.探索治黔之法:清代贵州巡抚田雯及其《黔书》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21(03):81-88.
[5]罗书勤等点校. 黔书·续黔书·黔记·黔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5.
[6]允禄.雍正朱批谕旨[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7]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郑志惠纂录校订.云南史料丛刊第12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09:18.
[8]王培荀.《寓蜀草》卷二,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
[9]沈云龙.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八辑[M]. 台北:文海出版社,1996:34.
[10]钢城.应当驳斥的一种汉奸论调——间断的长期抗战论[N].救亡日报,1937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