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
  • ISSN:3029-2735(Online)3029-2719(Print)
  • DOI:10.69979/3029-2735.25.1.07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 

阎倬民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农村经济社会互动的 内在逻辑。研究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不稳定期、缓慢发展期、高速发展期、曲折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 在不稳定期,国家借鉴苏联办学模式,迅速建立技术教育制度,为工业化和农业基础建设提供大量技术人才。随 后,中职教育虽经历政治运动、法律调整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挑战,但总体上不断调整办学规模与培养模式, 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需求。进入完善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也 从扩展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注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本文通过各阶段政策演进 和办学实践的分析,揭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紧密耦合的历史必然性,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 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历史逻辑 

参考文献 

[1]王辉,陈鹏.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征及未来 走向[J].教育与职业,2020(09):5-12. 

[2]张兆诚,曹晔.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 育发展历程与成就[J].职教通讯,2019(2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