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来宾市盘古文化活态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ISSN:3029-2735(Online)3029-2719(Print)
  • DOI:10.69979/3029-2735.25.3.08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来宾市盘古文化活态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蓝艺源 陆柳妃 宁珊 兰玉丽 卢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从地方民族文化发展视角关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有助于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本文在理论层面集中探讨来宾市盘古文化活态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前者是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引领,双方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国家、地方、基层三个角度出发,在实践基础之上探索二者有机统一化的融合路径,力求在发挥盘古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的有效机制的同时,亦能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盘古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覃彩銮:《盘古文化探源——壮族盘古文化的民族学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5页。

[2]齐付清,孔建勋:《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载《学术探索》2024年第6期。

[3]朱永梅,陈金龙:《以共同性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4]乌云格日勒:《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多维度解析》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4期。

[5]王潇:《盘古神话起源地考论及盘古文化变现》载《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1年第11期。

[6]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莹译,2013年版,第95—97页。

[7]刘欢:《从村落习俗到城市节日:鄂西“刨汤宴”习俗的变迁及价值转化研究》载《节日研究2023年第2期。

[8]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蓝阳春:《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9]毛晓帅:《民俗学视野中的个人叙事与公共文化实践》载《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

[10]周晓虹:《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载《学术月刊》2022年第3期。

[11]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蓝阳春:《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2]苏德马圆圆:《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重构》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13]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蓝阳春:《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