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是全球食源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旨在采用简单方便的方法系统地开展沙门氏菌的鉴别诊断来阐明沙门氏菌的危害及其病原学特征。首先对小鼠进行攻毒并采集死亡小鼠的病变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细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实验分析、凝集平板实验、 PCR扩增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InA)基因等方法对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性进行分析。剖检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的肝组织颜色变灰,小肠出现卡他性炎症等。培养实验显示,攻毒鼠肝脏样本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了湿润灰白色菌落。经过多次纯化,最终得到了黑色的单菌落,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确定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实验结果编号为42365,根据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手册可判定为沙门氏菌,鉴定值为32.7%。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明显的凝集颗粒,液体几乎透明,判定为阳性;对照组无凝集现象。PCR扩增invA基因,测序鉴定PCR产物,结果显示扩增到287 bp的invA基因与沙门氏菌相符合。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攻毒小鼠肝脏内分离到的两株沙门氏菌,分期型鉴定均为沙门氏菌。
关键词:小鼠;沙门氏菌;分离鉴定
参考文献
[1]李丹.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12):90-92.
[2]曾晓芳.畜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检测与控制[J].四川畜牧兽医,2003,(04):28-29.
[3]陈焱,江文婷,郝燕娟,等.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防控[J].广东饲料,2020,29(09):41-42.
[4]叶梁银,昝川南.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1):181-182.
[5]吴有雪,吴美娇,田亚晨,等.沙门氏菌检测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1,42(03):339-345.
[6]孙少迪,田堯,高艺玮,等.禽源沙门氏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构建及应用[J].湖南畜牧兽医,2024,(01):41-45.
[7]程艺,刘桂林,王冠玉,等.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马沙门氏菌病流行状况及防治[J].兽医导刊,2024,(03):27-29.
[8]张琳.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5,(06):122-124.
[9]肖红.鼠伤寒沙门氏菌荧光定位报告菌株的构建及其在细胞的示踪应用[D].长江大学,2023.
[10]巩莉,刘秀红.食品微生物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4,(05):83-85.
[11]刘培海,白庆华,王凯,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扩增产物分析方法的比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4,45(11):209-218.
[12]黄国梁,王倩玉,蔺国珍,等.3种沙门氏菌RPA检测方法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7):79-84.
[13]吴尚仪.基于核酸提取与等温扩增一体化生物传感器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3.
[14]刘素可,张彪,路娟娥,等.沙门氏菌在食品中的生存策略及其防控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2,43(13):218-226.
[15]肖胜.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24,40(02):83-85.
[16]蒋燕慧,胡磊,黄元杰.仔猪沙门氏菌病临床诊断及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12):167-169.
[17]李长妹,宋春莲,张莹,等.云南省部分地区猪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24,45(0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