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广西白色,531500;
摘要:研究在部分二级医院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收集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09月30日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明确为脓毒血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脓毒症-3(sepsis-3)的诊断标准,分别统计明确为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感染细菌种类、合并有脓毒性休克与不合并脓毒血症预后概率、入住重症医学科(ICU)与在普通病房治疗预后良好概率等情况。结果:入选病例为8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为14例(17.28%),其中大肠埃希菌6例(7.40%),肺炎克雷伯菌3例(7.40%),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7.40%),溶血性链球菌1例(1.23%),念珠菌1例(1.23%)。合并脓毒性休克53例(65.43%),不合并脓毒性休克28例(34.57%)。不合并有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良好率(71.40%),高于合并有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良好率(47.20%),ⅹ²=4.367,P值为0.037<0.05,两者预后良好率有显著性差异,是否合并有感染性休克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率较低,脓毒血症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概率较高,当脓毒血症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预后不良概率明显增加,明确为脓毒血症时,应及时转入ICU继续治疗。
关键词: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血培养;回顾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曹钰,柴艳芬,邓颖,等.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J].感染、炎症、修复,2019,20(01):3-22.
[2]崔又文.血培养送检规范性及结果对抗菌药物处方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DOI:10.27157/d.cnki.ghzku.2021.004310.
[3]程宝莉.中国十家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脓毒血症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李子焕,范翠琼,王恬,等.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07):816-821.
[5]郝娜,赵路,崔海伶,等.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联合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06):1055-1059.DOI:10.13241/j.cnki.pmb.2023.06.011.
[6]陈翠红,吴斌,冯利芬.血培养分级报告在优化抗生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2014,42(11):1310-1313.
[7]许军.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脏器功能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6):58-59.
[8]陈灿兵,上官俊.早期集束化治疗在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3):54-56.
[9]孙静.血培养标本阳性报警时间分析[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9,11(01):52-54.
[10]侯天文.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人的体内病原菌与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相关[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01):46-47.
[11]吴海燕,王宝玉,刘畅,等.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多指标联合预测方法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20):86-90+98.
[12]陈向坤.血必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多脏器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9):112-115.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4.1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