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110004;
摘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其科学评价对“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融合健康经济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包含“体系-能力”双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能力、预防能力、医疗救治能力与恢复能力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量化指标权重,结合专家意见与实证分析揭示关键要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应急管理体制与法制是体系运行的核心支撑,决定协同效率与行为规范性;(2)预防能力权重最高,凸显“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一体化防控体系的基础性作用;(3)医疗救治能力中医院感染控制、物资储备等指标对事件应对效果影响显著,而恢复能力权重相对较低,易被忽视。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三方面对策建议:强化预防优先导向;优化制度协同与资源保障;健全韧性社会长效建设,为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提供路径支撑。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超男,米燕平,杨健,等.中国卫生部门IHR(2005)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2):56-61.
[2]仇蕾洁,马桂峰,张雪文,等.农村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1):801-804+841.
[3]彭建军,谭劲.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中小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评估[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03):16-29.
[4]程丽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04):29-33+42.
[5]郑明喆.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绩效研究——基于陕西省安康市的实证[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