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中医医院,山东枣庄,27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进行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tDC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并对比不同电流强度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4年6月至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各21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dual-tDCS,观察Ⅰ组采用深圳般意科技有限公司的CH5.2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观察Ⅱ组采用江西华恒京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MBM-Ⅳ101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赣械注准20212090101)。观察组患者细分为三个亚组,以接受1.2 mA、1.5 mA和2.0 mA的电流刺激,每亚组7例。治疗每天1次,持续30天。治疗前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30天后,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Ⅰ组与Ⅱ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不同观察亚组间,2.0 mA亚组的改善效果优于1.2 mA和1.5 mA亚组。结论 双侧DLPFC tDCS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且较高电流强度下的疗效更为显著,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脑卒中;吞咽障碍;电流强度
参考文献
[1]龙淑媛,叶经香,王桂瑜.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心理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4):1230-1232.
[2]陶毅航 徐东宝,赵小刚,等.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现状[J].临床医学进展,2024,14(12):458-467.
[3]李春,吕小英.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非仪器筛查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2023,12(3):230-236.
[4]李超,张梦清,窦祖林,等.中国特定人群吞咽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937-943.
[5]佟建霞,韩菲.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1,40(12):1090-1092.
[6]华何柳,刘娟,赖梦婷,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8):96-99.
[7]李欣育,张玉梅.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22,57(5):473-477.
[8]贾锐,武俊英.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vitalstim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4,8(5):39-41.
[9]中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卒中康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289-294
[10]杜宇鹏,李晓东,刘文兵,等.不同强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5):583-587.
[11]伍少玲.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C]//.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广东广州,2007.
[12]张丽丽,刘佳,冷冰花,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28(20): 63-66.
[13]关晓波,王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致吞咽障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35):85-87, 91.
[14]李小霞,欧阳蕴盈,余婷,等.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12):625-628.
[15]李欢,韩昭.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7):1786-1791.
[16]刘蒙蒙,徐桂芝,于洪丽,等.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23,42(1):119-123.
[17]卢俊樾,徐彪平,虞燕,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46(4):369-372.
[18]孙莉,王舒,沈晓艳.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10):5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