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 探讨双半球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tDCS)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对短期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5月至9月收治的81例短期失眠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dual-tDCS,每天1次,持续4周。实验A组采用江西华恒京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MBM-Ⅳ101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赣械注准20212090101),实验B组采用深圳般意科技有限公司的CH5.2型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实验组患者内部细分为三个亚组(每亚组9例),以接受不同电流强度(1.2 mA、1.5 mA及2.0 mA)的刺激。治疗前后,基于多导睡眠图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A组和B组在不同电流强度下的疗效具有一致性,且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疗效有所增强。结论 dual-tDCS作用于DLPFC可有效改善短期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半球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短期失眠症;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王玉平, 刘江红, 等.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57(6): 560-584.
[2]赵文瑞, 李陈渝, 陈军君, 等. 失眠障碍与过度觉醒:来自静息态脑电和睡眠脑电的证据[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50(3): 270-28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5): 324-335.0
[4]伊如汉, 吕东升, 杨滋慧. 数字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50(5): 942-945.
[5]李嘉琦. 经颅电刺激对失眠症患者的干预综述[J]. 心理学进展, 2024,14(8): 518-525.
[6]戴甜甜, 郭丽云, 崔丽霞,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43(4): 361-364.
[7]李宛儒, 蔡李佳, 张亚男, 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41(3): 255-258.
[8] 杜宇鹏, 李晓东, 刘文兵, 等. 不同强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26(5): 583-587.
[9]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等. 中国成人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98(47): 3825-3831.
[10]王宏利, 于洪丽, 王超, 等.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参数优选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1,38(4): 63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