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
  • ISSN:3029-2816(Online)3029-2808(Print)
  • DOI:10.69979/3029-2808.24.3.05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 

金曼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方法:选择我院于 2023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内收治的 100 例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循证药学理念,设计 并建立了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床药径。随后,采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法,对临床药径进行 持续改进。在此基础上,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药径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 血培养送检率以及“升白”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实施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药径后,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总比例、疗程过长比例以及人均用药金额均显著降低,同时疗程也相应缩短;抗菌药物单 独使用的比例和血培养送检率显著提升,而二联用药比例则有所下降;此外,“升白”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总比例 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中,基于循证药学建立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药径新模式, 有助于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减少药品费用支出,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物治疗;临床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欣,冯四洲.《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 年版)》解读[J].临床药物 治疗杂志,2021,19(09):14-17. 

[2]易利丹,彭烨,王李婷,等.PEG-rhG-CSF 用于中、高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 预 防 的 药 物 经 济 学 评 价 [J]. 中 南 药 学,2024,22(09):2466-2473. 

[3]秦叔逵,马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 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07):638-648. [4]曲伟,商军锋,邹慧琳,等.PCT 和 PSPN 对急性髓系 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 染的鉴别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24,32(09):1703- 1708. 

[5]王思冰.血细胞参数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 感染肿瘤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J].微量元素与健康 研究,2023,40(01):78-79. 

[6]肖文艳,胡娟娟,华天凤,等.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与血小板比值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 情 及 预 后 判 断 的 价 值 分 析 [J]. 东 南 国 防 医 药,2022,24(02):113-117. 

[7]王成.降钙素原及 C 反应蛋白在化疗患者发生发热 性 中 性 粒 细 胞 减 少 时 的 意 义 [J]. 中 国 药 物 与 临 床,2020,20(17):2872-2874. [8]曹雪,厚玉瑾,刘新兰,等.PEG-rhG-CSF 预防乳腺癌 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效果分析[J].宁 夏医科大学学报,2023,45(01):55-59. 

[9]赵叶飞,高峰,吴晓,等.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 胞减少症的成人 AML 患者 CK-18 的诊断价值[J].临床 肿瘤学杂志,2024,29(03):234-239. 

[10]邓高敏,贺盛发,刘国萍,等.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 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J].内 科,2024,19(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