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宋精梅 袁茂运 鲍馨雅 张宇燕
陈迎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 加重了许多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发面的压力,抑郁症成为了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健 康障碍,主要特征为长期情绪低落、失眠、易怒等。、目前抑郁症患者多采用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但是抗抑郁 药物起效慢、副作用大,因此需要找到更明确的抑郁症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精准的治疗靶点。该文综述了近期 国内外有关神经递质功能、HPA 轴和炎症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成果,旨在解析当前研究较多抑郁症发病机制原理, 为后续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研究进展;神经递质;HPA 轴;炎症;神经可塑性
参考文献
[1]丁娜娜,许二平,张楠,李亚南,毛梦迪,李益东,陈 毅恒,康丽杰.桂枝汤及其类方加减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11):137-141.
[2]REHM J,SHIELD K 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the Impact of Mental and Addictive Disorde rs [J].Curr Psychiatry Rep,2019,21(2):10.
[3]FRIES G R,SALDANA V A,FINNSTEIN J,REIN T.Mo lecular pathway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onverge on the synapse [J].Mol Psychiatry,202 3,28(1):284-297.
[4]翟倩,丰雷,张国富,刘敏,王晶晶.阿戈美拉汀治疗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9,30(17):2435- 2440.
[5]黄满丽,许毅,胡健波,周韦华,魏宁,胡少华,戚洪 莉,罗本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 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大 学学报(医学版),2011,40(03):286-290.
[6]瞿伟,谷珊珊.抑郁症治疗研究新进展[J].第三军 医大学学报,2014,36(11):1113-1117.
[7]奚耕思,张武会.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陕 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6):64-71.
[8]苏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常用抗抑郁药物的研究 现状及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 7(21):16-19.
[9]姚娇,杨岩涛,艾启迪,林美妤,孙洋,龙俊鹏,阳松 威,陈乃宏.神经递质功能与抑郁症发病的研究进展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39(07):1217-1221.
[10]王元翀,邱喜龙,王博瑶.中药调控单胺类神经递 质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24,47 (09):2182-2196.
[11]张明霞,刘燕霞,何琛琛.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 抑郁药物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 响及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 3,7(21):4-6.
[12]酪氨酸羟化酶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 PD 模型动物旋转行为及神经生化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 科学,2003,12(03):245.
[13]MIKULSKA J,JUSZCZYK G, GAWRO?SKA-GRZYWACZ M, HERBET M.HPA Axis in the Pathomechanism of 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a: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ased on Its Participation[J].Brain Sci,2021,11(10).
[14]杨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的中 枢控制[J].生理科学进展,2000,03):222-226.
[15]刘威,晋倩,郝选明.有氧运动干预对抑郁症大鼠 H PA 轴激活状态的影响及其上游调控机制[J].体育学刊, 2021,28(02):138-144.
[16]FRANCO A J,CHEN C,SCULLEN T,ZSOMBOK A,SALA HUDEEN A A,DI S,HERMAN J P,TASKER J G.Sensitiz 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 is in a Male Rat Chronic Stress Model[J].Endoc rinology,2016,157(6):2346-2355.
[17]陆露,何伟明,陈理.HPA 轴–糖皮质激素受体–NL RP3 炎性小体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22,60(29):105-107+111.
[18]高之涵,金卫东.抗抑郁药物与抑郁症 HPA 轴功能 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7,36(06):659-66 4.
[19]徐永君,盛慧,倪鑫.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03):323-326.
[20]伏箫燕,李海燕,崔婷,蒋青松,邱红梅.IL-1β、IL -6 及下游 IDO 激活与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研究[J].重 庆医学,2018,47(15):1986-1989.
作者简介:宋精梅(1983—),女,汉族,山东淄博 人,讲师,硕士,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
通讯作者:陈迎春(1990-04),女,汉族,福建福鼎 人,助理实验师,本科,浙江中医药大学,产后抑郁 的发病机制研究。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项目(No.FX2021031):自噬对抑 郁症小鼠海马 5-HT 能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校级项目(N o.2023JKJNTZ01):基于 SIRT1/P53 介导的线粒体依 赖性细胞凋亡途径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校级项 目(No.2021ZY11):基于嗅球切除及鹅膏蕈氨酸损毁 法研究嗅球及嗅皮层内神经元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