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 IP 赋能与产业融合——以榆林郝家桥村为例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4.9.029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 IP 赋能与产业融合——以榆林郝家桥村为例 

高蓝 华君文通讯作者 万铭鑫 周凤仙 刘昕怡 

西京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榆林 市郝家桥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化 IP 设计与产业融合开发,探索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实现乡村 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振兴。研究结果表明,以典型的文化 IP 品牌设计与产业融合,不仅提升了郝家桥村的旅游吸 引力,推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品牌化,进一步助力了村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IP 形象;产业融合 

参考文献

[1]沈陈璐,吴雨晴,夏妍艳.乡村振兴视角下“一体双元”的文旅IP设计——以浙江省衢州市泽随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17):148-150.

[2]裴立波,郑新月,史蓓蕾.基于达斡尔族IP形象文创设计赋能哈拉新村文旅振兴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189—191).

[3]王怡颖.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IP形象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大峪沟镇海上桥村为例[D].云南大学,2023.

[4]郭静怡.乡村振兴背景下红旗渠红色文旅IP开发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24.

[5]周楚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物IP赋能乡村传统手工艺”设计研究与实践[J].四川美术学院,2022.

[6]康丽晔,童威.景村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短视频设计创新研究[J].康丽晔,童威,2024,(06):30-33.

[7]熊忠辉.个人IP的视频媒体化与传播品牌化:以“李子柒现象”为例[J].2020,434(2):22-26.

[8]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一景一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3):232-239.

[9]李静静.文创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J].新楚文化,2023(12):81-84.

[10]施爱芹,董海奇,郭剑英.ip创意视阈下乡村旅游文创的设计价值及互动体验[J].社会科学家,2022(3):50-55.

[11]杨守森.中国乡村美学研究导论[J].文史哲2022,388(1):131—144.

作者简介:高蓝,(1982,10-),女,汉,甘肃金昌,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西京学院,城市更新,乡村振兴。

通讯作者:华君文(2002.01),男,汉,浙江淳安,硕士研究生,西京学院,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