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城市建设的政治逻辑——基于西北某地级市1418 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
贾鲁燕
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
摘要:我国公民观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缺失状态,从而导致我国的法治道路只能由党和国家所开启。国 家在场,也就成为了我国法治城市建设的基本政治逻辑。然而,伴随着法治实践的推进,公民观念逐渐觉醒。这 种情况下,公民是否进入进入到了国家所铺设的法治城市建设场景内,成为法治城市建设又一重要动力?新疆某 市的 1418 份调查问卷的回归分析结果证成了我国法治城市建设的政治逻辑,即国家在场、公民进入。在这一逻 辑指引下,我国法治城市的深化应当重视公民的力量,实现国家力量与公民力量的合作,齐力推进法治城市建设。
关键词:国家在场;公民进入;法治城市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治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论要》,《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朱未易:《论城市治理法治的价值塑型与完善路径》,《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2期。
[3]朱未易:《城市法治建设的法律与实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4]舒扬:《现代城市法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5]陈焱光、王婷等:《法治城市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6]丁同民.《法治城市建设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7]课题组:《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法治路径选择——以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
[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页。
[9][美]基思·福克斯:《公民身份》,郭忠华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年,第67-68 页。
[10][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作者简介:贾鲁燕(1987年4月—),女,汉族,山东郓城,硕士研究生,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研究方向:民事、行政法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