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数字时代前科记录制度的革新探析——以被遗忘权为参照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5.04.07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数字时代前科记录制度的革新探析——以被遗忘权为参照
唐欣怡 孙淑敏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在数字时代,前科记录易被滥用,造成轻罪不轻的现状,有违前科记录的初衷需要采用具有私权属性的被遗忘权,规制被滥用的前科记录。然因前科记录在隐私属性之外还兼具公共属性,导致采用被遗忘权恐会侵犯公众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等权利。为平衡公权与私权,更好的规制前科记录滥用的附随性后果,应在司法层面以比例原则实现被遗忘权的个案平衡,同时通过立法增加被遗忘权的义务主体和扩大被遗忘权的客体范围,以促进数字时代前科记录的规范使用。

关键字:被遗忘权前科记录比例原则淡化标签公私平衡

参考文献

[1]刘艳红:《民刑共治: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载《法学论坛》2021年第5期。

[2]刘学涛:《个人数据保护的法治难题与治理路径探析》,载《科技与法律》,2019年第2期。

[3]万方:《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载《法学评论》,2016年第4期。

[4]李先波,赵彩艳:《大数据时代未成年人刑事信息被遗忘权保护困境及构建路径》,载《湘潭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5]郭春镇、王海洋.《个人信息保护中删除权的规范构造》,载《学术月刊》,2022年第10期。

[6]陶乾.《论数字时代的被遗忘权请求享有“清白历史”的权利》,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7]姜素红、林炼鸿:《论被遗忘权的理论因应及制度构建》,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8]吴鹏森、石发勇:《社会资本和社会排斥: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影响因素分析》,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