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中国与跨国生产——近现代的比较与启示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5.04.060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中国与跨国生产——近现代的比较与启示
孔祥龙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市杨浦区,200082

摘要: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在主权受损的情况下被强迫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成为其中最低端的边缘一环遭受剥削,而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主动参与跨国生产,成功实现了以跨国生产驱动自身发展,在跨国生产中还实现了从单一的东道国到东道国兼来源国的身份转变。历史比较表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所以趋利避害,抑制了跨国生产对本国的负面影响,主要归功于对外部压力的抵制和积极的政策调节,而这种政策自主性的基本前提则是国家主权的完整。

关键词:跨国生产;跨国公司;境外投资

参考文献

[1]李滨:《国际政治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三版

[2]梁华.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结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74-81.

[3]杨德才.近代外国在华投资:规模与效应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03):917-944.

[4]张其仔,许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升级[J].改革,2020,(06):58-70.

[5]董磊,张克让.全球产业链中的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3):94-95.

[6]喻春娇,张洁莹.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0,(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