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官话和合本《新约》译经风格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5.02.066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官话和合本《新约》译经风格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刘艳蕊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20世纪七十年代,译者不再是翻译研究舞台上的“幕后玩家”角色,这一时期,译者主体性研究热潮兴起,在其建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会受到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而圣经翻译中,又充斥着多位译者的努力痕迹。本文选取其《新约》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狄考文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客体制约性的影响,以期增强读者对《圣经》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个体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译经风格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1992) . General Editors’ Preface. Translation,

Rewriting &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ⅶ-ⅷ.

[2]查明建,田雨.(2003).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中国翻译(01),19-24.

[3]陈梅.(2006).外部力量与译者主体性的建构——以《圣经》翻译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06),50-52.

[4]丹尼尔·W·费舍.(2009).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61-169.

[5]胡安江&周晓琳.(2008).语言与翻译的政治——意识形态与译者的主体身份建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05),103-107.

[6]季宇&王宏.(2010).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身份的变迁谈起.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125-128.

[7]刘军平.(2008).从跨学科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四个维度及其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08),52-55.

[8]唐子明.(2009).权威与绽放——近代中文圣经翻译及译本比较.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9]王正良&马琰.(2010).译者主体性的多维度构建与博弈.外语教(05),107-110.

[10]仲伟合&周静.(2006).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外语与外语教学(07),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