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人机协同的“创造”系统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5.01.017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人机协同的“创造”系统
韩舒昕

伦敦国王学院 斯特兰德区,英国伦敦,WC2R 2LS;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既不是工具,也不是作品,而是一种新媒介“创造”系统,为人们进行艺术表达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目前,AIGC最大的潜力在于“人机协同创作”,这为艺术家进行“技艺的思考”释放了更多空间,艺术家自身也接近于“系统操控者”、“策展人”、“批评家”等角色。生成式人工智的发展也带来了有关版权、AIGC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艺术本体论等方面的问题。值得警惕并不是AIGC本身,而是不加批判的态度拥抱它。

关键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协同创作;新媒介;艺术创造

参考文献

[1]妃嫣.AI作画会取代人类艺术家吗?[J].少年电脑世界,2023,(Z1):22-27.

[2]Boden,M.A.and Edmonds,E.A.(2009)‘What is generative art?’,Digital Creativity,20(1–2),pp.21–46.doi:10.1080/14626260902867915.

[3]高永杰,吕欣.生成式AI技术进化与图像艺术生产范式革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09):159-168.DOI:10.19997/j.cnki.xdcb.2023.09.011.

[4]Mazzone,M.and Elgammal,A.(2019)‘Art, Creativity,and 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rts,8(1)

[5]李天.AIGC介入影视艺术——从“生成”概念谈起[J].电影新作,2024,(03):20-27.

[6]Zylinska,J.(2020)AI Art: Machine Visions and Warped Dreams. Open Humanities Press.

[7]雷宁.AI人机协同写作:“像人的机器”和“机器化的人”[J].当代文坛,2024,(06):81-88.DOI:10.19290/j.cnki.51-1076/i.2024.06.008.

作者简介:韩舒昕(1998年生),女,汉族,江苏南京,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介、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