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基于对《道德经》的考察
  • ISSN:3029-2700(Online) 3029-2751(Print)
  • DOI:10.69979/3029-2700.24.11.03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基于对《道德经》的考察 

谢梦洁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聊城市,252000; 

摘要:老子的“无为”思想产生于战乱不断、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集中体现于《道德经》一书中,具有丰 富的内在意蕴。它以“道法自然”作为哲学基础,以“清静无为”作为修身之道,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安邦 的根本准则。首先,老子认为人必须要顺其自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其次,在老子看来,人必须做到“致虚极, 守静笃”“善利万物,为而无争”“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方能清静无为。最后,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 鲜”“以百姓之心为心”“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思想,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了借鉴。老子的“无为” 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价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因此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赋予其 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老子;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参考文献 

[1]王弼注,严遵撰.老子道德经[M].长沙:商务印书馆, 1939:24.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7.

[3]刘安等编著,高诱注.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9:56. 

[4]赵志刚.老子“无为”思想研究概述[J].中华文化 论坛,2016(08):71-76. 

[5]陈红兵,杨龙.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可持续发 展意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02):29-33. 

[6]宁镇疆,韩驰.也说《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理 解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23(02):60-76. 

[7]欧阳资沛,杨玉辉.从“无为而治”到“上德不 德”:老子政治哲学解读[J].社会科学家,2020(09):2 2-26. 

[8]张怀承,管亚苹.老子自然无为之道的伦理意蕴[J]. 伦理学研究,2020(05):36-40. 

[9]陈珊怡.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98-99. 

[10]刘韶军.试论《老子》“无为”的行为主体及丰富 内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47(06):83-87.

[11]陈晓翔.老子“无为而治”的当代启示[J].兰州 大学学报,2006(01):66-70. [12]刘笑敢.老子之自然与无为概念新诠[J].中国社 会科学,1996(06):136-149. [13]胡立新.老子“自然”之“道”与“德”及其知 行结合的实践路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2,49(05):77-86. 

作者简介:谢梦洁(200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 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