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双碳”政策的生成与价值
吴天龙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020 年我国提出分步骤、有计划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基于我国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旨在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迈向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与生态治理现代化不仅在理论内涵上耦合共生、相互联系,而且“双 碳”政策生成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都指向着我国自主性生态治理战略安排的现实考量。“双碳”政策以“1+N” 的政策体系“1”为基础,以“N”为政策保障,配套协调、因地制宜、动态调适,以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多 元主体参与性作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原则。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治理现代化;“双碳”政策;系统观念;协同增效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 04-305.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 1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4.
[4]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01.
[5]陈迎,巢清尘等.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03-04.
[6]俞可平.如何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J].中国生态 文明.2016(03):55-56.
[7]张琦,冯丹萌.“双碳”目标下县域生态治理机制 的多维度构建[J].国家治理,2022(04):31-35
[8]林建成,安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构建生 态治理长效机制探析[J].理论学刊,2015(03):85-92.
[9]朱志梅,刘希刚.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及 其现实启示[J].东岳论从,2013,34(12): 42-45.
[10]陈向国.三院士共论碳中和与未来能源[J].节能 与环保,2021(08):10-11.
[11]张云飞,李娜.习近平生态治理新理念的科学意蕴 [J].湖湘论坛,2016,29(04):05-09.
[12]赵霞.构建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和谐社会[J].经 济研究导刊,2008(13).
[13]徐东.“1+N”政策体系核心文件出台构成我国实 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J].国际石油经济,2022, 30(01):24-26.
[14]习近平.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N].人民日报, 2021-10-13(003).
[15]杜祥琬.保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定力——在“中 国碳中和 50 人论坛 2022 年大会”上的致辞[N].中国 能源报,2022-06-28(01). [16]俞可平.生态治理现代化越显重要和紧迫[N].北 京日报,2015-11-02(17).
[17]世界气象组织(WMO).2021 年 WMO 温室气体公报 [R].2022-10-26(03).
[18]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联络人.中 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R].北京,2 022.
[19]共产党员网.习近平: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 实处[EB/OL].(2022-01-25)[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