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跨文化表达路径与对外话语的优化
郭子铭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昆明市,650504;
摘要:在新时代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传播效能的优化对于多民族国家意义非凡,中国亦面临着构建有效对外话 语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深入剖析了在国际秩序变革背景下,中国传统对外话语的历史演进,揭示其在清末民初 等时期话语权的得失变化,进而以 “天下” 概念为核心,探讨新型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路径,强调其对适应全 球格局变迁及国际关系复杂性的关键意义。同时,详细阐述了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传播形式、壮大人才队伍 等具体策略,优化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互动性、亲和力与影响力,以实现跨文化传播效能的 提升,最终助力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相称的话语体系,为国际传播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表达路径;对外话语;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勇,刘金伟.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04):22-29+37.
[2]于绍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以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02):19-21.
[3]李志凌.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话语的新天下观与国际传播的优化[J].昆明学院学报,2024,46(01):107-116.DOI:10.14091/j.cnki.kmxyxb.2024.01.011.
[4]夏文强,王连伟.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挑战、机遇及实践路径——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5):29-35.
[5]王凡.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经验借鉴与优化策略——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J].理论建设,2022,38(06):94-103.
[6]唐润华,曹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时代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7):33-37.
[7]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04):13-21+43.
[8]张泗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9]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1,(02):11-14+18.
[10]赵永华,刘娟.文化认同视角下“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J].国际新闻界,2018,40(12):67-82.DOI:10.13495/j.cnki.cjjc.2018.12.005.
[11]孙吉胜.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挑战与方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2,39(03):1-20+165-166.DOI:10.13569/j.cnki.far.2022.03.001.
[12]武圣松.新时代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1,(09):7-8.
[13]王晓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4):1-3.DOI:10.15894/j.cnki.cn11-3040/a.2014.04.035.
[14]王永贵,王景宇.新时代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多重进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03):17-24.DOI:10.15894/j.cnki.cn11-3040/a.2023.03.003.
[15]王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社会主义研究,2023,(04):58-66.
作者简介:郭子铭(出生年—1998年6月)男,汉族,山西晋城,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对外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