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皇宫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3002;
摘要:布鲁氏菌病作为极具危害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所致,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伴随肉羊产业规模化进程加快,其区域性流行特征愈发凸显,给畜牧业生产与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基层防控实践中,暴露出监测预警滞后、净化技术应用匮乏、生物安全体系薄弱、防控资金短缺以及人员专业素质欠佳等问题。通过构建“监测+隔离+免疫”一体化防控体系,强化生物安全屏障构建,优化免疫策略,规范无害化处理流程等综合手段,能够显著降低羊群布鲁氏菌病阳性率至0.1%以下。这为规模化羊场疫病净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对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规模化羊场;基层防控;净化方案;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郑凤坤.羊布鲁氏杆菌病主要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0):85-86.
[2]尼征,许晓桐,宫本芝,等.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防控[J].当代畜牧,2023,(12):26-27.
[3]赵卫峰.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诊断及综合防控[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0):116-117.
[4]钟木兴.浅谈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3,(01):75-76.
[5]邱诗敏,姬广顺,张洪江.规模化湖羊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技术[J].浙江畜牧兽医,2025,50(01):35+38.
[6]王家鹏,龙运桃,欧辉,等.雷山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24,20(09):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