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县委党校,云南大理,671300;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问题。通过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历史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指出,全球化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结构、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同时,信息化技术作为新的生产力,正在重塑社会生产关系和教育模式。然而,全球化与信息化也引发了社会不平等、生态环境危机等新的挑战。本文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工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社会历史发展;社会不平等;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2]张雷声.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发展规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34(02):2-11.
[3]丰子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合力论[J].学习与探索,2019(09):1-7+174.
[4]侯才.马克思的“个体”和“共同体”概念[J].哲学研究,2012(01):3-11+128.
[5]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研究,2007(03):3-8+128.
[6]段忠桥.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1):104-113.
[7]郁建兴,王诗宗.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现时代[J].中国社会科学,2006(06):4-14+204.
[8]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4):2-7.
[9]王晓升.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3(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