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性主义兴起以来,女性话语研究受到关注,女性译者的创造性亦备受重视。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对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及其林徽因的汉译本和Nadine Stark的德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德汉译本与原文的差异,探讨不同国家女性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效果,指出译者风格与源语言和译入语差异共同影响其创造性发挥。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夜莺与玫瑰》;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董晓华, 白玉婷. 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以《夜莺与玫瑰》两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2016 (8): 12-13.
[2]吴娟,王超.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分析译者主体性——以《夜莺与玫瑰》两个中译本为例[J].名作欣赏,2023,(18):94-96.
[3]谢天振.西方翻译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85-388.
[4]谢元春.论我国女性修辞建构的“阴柔之美”[J].平顶山学院报,2013,28(06):120-125.
[5]张婷.论林徽因作品的语言风格[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58-60.
作者简介:綦钰(2000-),女,汉族,山东平度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青岛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德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