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ISSN:3041-0673(Online)3041-0681(Print)
  • DOI:10.69979/3041-0673.24.11.027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赖晓双 胡思琦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新质生产力作为以高新科技驱动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提供高效能劳动工具、提供高附加值劳动对象三个层面体现其得以赋能的内在逻辑。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日益凸显、专业人才匮乏与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要通过强化数据要素的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加速培养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字乡村;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1).

[2]蒲清平,黄媛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6):1-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04(001).

[4]胡景谱.工匠精神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时代价值与耦合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4,10(1):57-66.

[5]张震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学术交流,2024,(1):93-107.

[6]翟云,潘云龙,程主.新质生产力:生成逻辑、学理意涵与发展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4,(4):33-42.

[7]严雪雁,王茂福.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5.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MY202410);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STS思想研究”(MY202405)

作者简介:赖晓双(1999-),女,汉族,广东清远,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胡思琦2001-),汉族,湖南岳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