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安源工人群众进行革命实践中孕育了“义无反顾、团结齐心、勇于斗争、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新时代讲好安源精神具有传承红色基因,实现铸魂育人,共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价值。然而,当前高校红色宣讲团在传播安源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着宣讲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宣讲形式单一以及自身建设有待提升的问题,严重制约宣讲成效的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导向”的宣讲理念、融合“宣讲+”多元化模式以及强化育人体系与队伍建设的综合策略,旨在使安源精神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安源精神;高校红色宣讲团;铸魂育人
参考文献
[1]刘成友,刘洪超,辛阳,等.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2-08-20(001).
[2]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M】.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03.597.
[3]黄洋主编. 刘少奇与安源【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7.
[4]蒋国海.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大罢工的斗争策略【J】.湖湘论坛,2018,31(05):70-77.
[5]邱显平,王翔.中国共产党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初心使命的实践与意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04):37-43.
[6]刘晓泉,鲁欣玥,.以高水平青马宣讲团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J】.党史文苑,2024,(06):12-13.
[7]赵腾泽.培养五好讲解员传播红色好声音【N】.中国旅游报,2023-05-24(001).
项目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江西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SZ232030);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安源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研究”(23KS20);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安源精神青年说 ——探索红色资源研究运用新路径”(S202410895044X)
作者简介:黄佳仪(2003—),女,江西赣州人,萍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红英(1971—),女,江西铜鼓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