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文化语境下的皖南“小三线”旌旗厂工业遗产类型化特征研究
李肖 吴国超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基于对皖南“小三线”旌德县旌旗机械厂工业遗产现存工业建筑遗存的测绘调查,通过分析比较,将其划 分为皖南“小三线”工业遗产建筑和近现代折衷式皖南“小三线”工业遗产建筑两大类型。从皖南“小三线”工 业遗产的分布区域、发展历程、文化影响、建筑形式、建构技术、装饰内容等方面系统地进行类型化比较研究, 从而揭示了皖南“小三线”工业遗产建筑遗存在“三线文化”语境的发展演化关系,将皖南“小三线”工业遗产 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对于旌德地区文脉的传承与地域特色的建立提供借鉴价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皖南“小三线”;类型化特征;地域文化;徽州文化
参考文献
[1]周浅予,朱菁,王菁,等.基于三线工业废弃地再开 发的村庄产业振兴路径——以汉中市下溢水村为例[J /OL].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4):518- 528.
[2]李云,杨帅,徐有威.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 究[J].安徽史学,2016(4):158-165.
[3]肖敏,孔繁敏.三线建设的决策、布局和建设:历史 考察[J/OL].经济科学,1989(2):63-67+40.
[4]张胜.安徽小三线企业调迁刍议——以企业与城市 互动为中心[J].安徽史学,2023(2):157-168.
[5]佟玉权,韩福文,许东.工业景观遗产的层级结构及 其完整性保护——以东北老工业区为例[J/OL].经济 地理,2012,32(2):166-172.
[6]徐有威,张程程.2019 年三线建设研究述评[J].三 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0(3):61-65.
[7]张亮,张可凡.皖南小三线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27(5):56-61.
[8]刘四清.旌德历史上的上海小三线[J].党史纵览,2 016(8):56. [9]方光华.时光深处的旌歙古道[J].江淮文史,2023 (4):118-128.
[10]徐震,王磊,彭金强.皖南小三线建筑及其历史遗 存价值研究[J].工业建筑,2024,54(5):95-106.
[11]张亮,刘佳.嵌入与再生:基于时空差异的皖南小 三线建设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6):47-53.
[12]陈东林.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北京:中 共党史出版社,2014.
[13]石川,刘群,丁杰.皖西“小三线”工业遗产存续及 更新[J/OL].工业建筑,2020,50(11):11-17+45.
[14]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5.
[15]齐绍东,付浩.沂蒙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其建 筑特征研究[J/OL].安徽建筑,2023,30(3):22-24.
李肖;Li Xiao;1997;男;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生在读;文化旅游开发设计
吴国超;Wu Guochao;1998;男;安徽财经大学艺术 学院;研究生在读;视觉与品牌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安徽 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文化研究与保护”(AHSKQ2021 D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