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音乐中的社会功能——以甘肃天水为例
马雨馨 何梦璇 李镇宇 王延松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61;
摘要:本文探讨了甘肃天水社火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这种音乐以鲜明的节奏和鼓乐为主,融合声腔特色,展 现出高亢激昂的风格。在社会功能层面,社火音乐不仅表达情绪、增强集体情感,还树立权威并服务于文化传承 与稳定。通过分析其节奏模式和表演风格,本文强调了社火音乐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火音乐;社会功能;甘肃天水
参考文献
[1]潘素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李智信.社火溯源[J].青海民族研究,2008(04):117-121.
[3]林远航.甘肃天水社火音乐特色探究[J].戏剧之家,2021(25):83-84.
[4]李新.民间社火中的锣鼓音乐——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人文天下,2019(01):29-32
[5]Schulkin J,Raglan G B. The evolution of music and human social capability[J].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2014.8:292.
[6]王延松.音乐心理学[M].中央音乐出版社,2013.198-200.
[7]Merriam,A.P.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M].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209-227.
[8]Zangwill N.Understanding Religious Music:A Smorgasbord[J]. Religions.2024.15(4):453.
[9]蔡梅良.祭祀·社火·集市[J].求索,2009(12):44-45+206.
[10]李宝杰.陕西民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比较与分析——以闹秧歌、闹社火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31(03):8-16.
[11]吕品田.中国社火艺术的形态特征[J].美术观察,1997(02):37.
[12]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当代音乐,2016(05):7-13.
[13]Kaplan,M.The arts:A social perspective[M].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1990. 105-109
[14]Sch?fer,T.,Sedlmeier,P.,St?dtler,C.,Huron,D.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of music listening.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3.(04).4-7.
作者简介:
马雨馨,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省天水市,学校及学历: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学。
何梦璇(1998-),女,陕西榆林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教育、艺术学理论方向研究及教学。
李镇宇(200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教育、艺术学理论方向研究及教学。
王延松(1970-),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艺术教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