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理路
张萌珂 胡辰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摘要:“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 是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文明,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阐释“第二 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五大文明出发,厘清“第二个结合”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继而在“第二个结合”中,以新质生产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要义,提出推动五大文明建设实 践理路,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理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
[10]胡代松.加快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J].新湘评论,2024(06):12-13.
[1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2.
[1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机制研究”(yjg24306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一体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设计及建设研究”(23SKJD135)。
作者简介:张萌珂(2001—),女,云南昆明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胡辰(2001—),女,重庆忠县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