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风景区认知偏好及人群差异性与趋同性分析
  • ISSN:3029-2727(Online) 3029-2662(Print)
  • DOI:10.69979/3029-2727.25.03.039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风景区认知偏好及人群差异性与趋同性分析
何越衡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100083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风景区作为重要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对景观的认知偏好差异直接影响景区的规划与设计决策。因此,研究景观认知偏好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多个不同城市的风景为例,结合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景观偏好评分,采用频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不同人群的景观认知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景观和综合景观偏好较高,人文景观偏好较低;(2)自然景观的偏好差异性大于人文景观;(3)年龄、专业背景、居住地区等因素对景观认知偏好有显著影响。研究为风景区的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在景观类型的比例设计与优化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认知偏好;个体差异性;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朱红霞.园林环境建设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记建德灵栖洞景区40年园林环境建设发展案例[J].人文园林,2021,(02):88-94.

[2]周详,刘雅旭,谢伊鸣,等.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遗产阐释体系建构与多元认知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J].风景园林,2024,31(10):17-27

[3]罗涛,王海,邱全毅,等.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320-1327

[4]杨职优,朱志超,罗涛.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90-194

[5]马靖,何彦,冯璐,等.基于公众认知的上海城市荒野景观偏好研究[J].风景园林,2024,31(11):56-64.

[6]王锐,凌海丽,陈洁,等.“认知—情感—整体”视阈下国家一流课程形象感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4,45(05):7-15.

[7]吴雨浓,潘玉莲,孙译远,等.引入状态认知的景观特征评估三元体系构建[J].中国园林,2024,40(12):96-102.DOI:10.19775/j.cla.2024.12.0096.

[8]刘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旅游学刊,2013.28(9):61-72.

[9]高媛.基于多尺度视角的城市设计景观要素认知——以江苏南通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0]杜双艳,汪希平.基于游客生成内容数据的境外游客对黄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3,25(06):32-38.